业界动态
公司新闻

业界动态
首页> 业界动态
“五个一体化”的厦漳泉都市圈探索与实践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19-7-22 

 

厦漳泉都市圈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被称为闽南金三角。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就提出建设以厦漳泉为主体的城市群体2002年调研厦门时明确指出未来国家和区域间的竞争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为厦漳泉都市圈建设指明了方向。厦漳泉三市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城镇化与大都市区建设,区域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一、以规划统筹一体化引领都市圈协调发展方向

厦漳泉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规划都市区面积7772平方公里,具备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一是机制协调一盘棋厦漳泉三市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常态化对接的同城化推进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与高效的协调机制,着力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二是规划对接一张图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陆续编制了综合交通建设、制造业、旅游等11个专项规划,签署10多项同城化合作协议,推进80余项同城化项目,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三是战略协同一支点主动在两岸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与金门基础设施项目对接。

二、以产业协同一体化激活都市圈创新发展动力

产业是都市圈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突围的根本动力。厦漳泉三市以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促进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错位、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一是合作共建园区。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高标准建设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厦漳(长泰)科技创业园等,实现产业双向有序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二是打造创新平台。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泉片区,叠加自贸区、海丝核心区的创新发展效应,打造厦泉科技创新走廊,增强区域创新创业创造的动能。三是构建共同市场。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发布平台、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统一质量技术标准,推动要素自由流动。2018年,厦漳泉都市圈以占全省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近一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近七成的进出口总额。

三、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夯实都市圈开放发展基础

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对都市圈的内外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一是交通网络跨区布局。加快建设厦漳泉城市联盟路,合力打通一批跨区域断头路瓶颈路,厦漳跨海大桥、国道324复线、厦漳同城大道先后建成通车;取消厦门进出岛四桥一隧通行费、大幅降低厦漳跨海大桥通行费,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厦门地铁6号线延伸至漳州角美、4号线预留泉州接口,厦漳泉城际R1线等项目有序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圈日趋成型。二是空海枢纽跨区优化。完成厦门港与漳州港的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服务体系,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千万标箱、超过高雄港;构建厦泉临空产业区,翔安新机场首期建成后吞吐量将超过4500万人次。三是公用设施跨区覆盖。推进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九龙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区域气象中心等项目建设,统一三市通信资费标准,实现区域公交支付一卡通

四、以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都市圈共享发展水平

厦漳泉三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推动区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共建共享。医疗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医疗中心,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长庚医院、弘爱医院、翔安医院等一批高等级医院投入使用,厦门6家市级医院对口帮扶漳州10家县级医院,成立厦漳泉儿科医联体,建立跨区域远程医疗平台、同城化应急管理平台,实施医学影像和检查报告互认制度。教育方面,建立名校名师对口支援、师资培养培训和职业教育结对等山海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厦门大学、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先后在漳州、泉州合作创办分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文体方面,共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中的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将辐射厦漳泉区域。社会保障方面,建立三市参保信息共享机制,已实现社保无障碍转移接续、医疗信息一卡通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五、以生态治理一体化共筑都市圈绿色发展屏障

厦漳泉都市圈积极发挥生态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支撑区域发展的生态屏障。一是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建立行政区交接断面水质、水量监测与信息通报机制,强化对陆源入海污染物、区域大气污染的联控联治;建立健全污染源管控、生态补偿等长效机制,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与焚烧等基础设施,提升区域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与设备运营效率。

 
上条新闻:重磅!5月18日厦门将出让4幅商住用地 同安3幅海沧1幅
下条新闻:环东海域新城:打造招商强磁场 三年计划引资210亿
 
合作伙伴:
 暂无友情链接 !
©厦门永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5701号